台灣考試重速度 不重思考
教育部昨天頒發今年國家講座、學術獎,有得獎學者感嘆,台灣考試重速度,不重思考,扼殺學生創意,學校應鼓勵學生找到興趣,勇於冒險犯難,才能在學術界發光發亮。
今年國家講座頒給10名男性學者,每人補助3年、每年獎助100萬元,其中華梵大學教授勞思光、清大黃一農、于靖、中山大學謝曉星及台北科大校長李祖添等5人二度獲選;學術獎頒給12人,只有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鍾邦柱、台大醫學院教授張美惠是女性。
張美惠說,很多家長認為,女孩子受限要兼顧家庭,不適合讀科學,學科學其實無性別差異,女性較細心,反而更易找到問題癥結,但不可否認,女性學者更需另一半支持,她感謝當醫生的老公,常稱讚她的研究很有意義,讓她能全心研究兒童肝炎、肝癌。
清大數學系教授于靖在得獎感言中指出,台灣考試引導教學,數學課講求速成答案,忽略演算過程,尤其國中階段最嚴重,忽略「一步一腳印」的基本功;他曾在美國教大一微積分,一節考試要3.5小時,給學生充分時間檢視自己的錯誤,才是教育本質。
中研院士黃一農,當年從天文物理轉到歷史學領域,一切從頭開始,照樣卓然有成,他勉勵學生,「熱情是做任何事的必要條件」,在外人眼中,他橫跨物理、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常保求知的熱情。國內年輕人應多點冒險犯難的精神,不要胡裏胡塗過日子。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著。」中央大學教授李弘謙,獲頒國家講座後,發表如此得獎感言。他認為,人生「非常重要」的事很少,應該少動怒,把精力用在讓生命更美好。他曾在加拿大辦中文學校教孩子讀三字經,篤信「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琢,不成器」,鼓勵孩子堅持興趣,才會成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