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恐慌症席捲全台
才不過幾年前,許多台灣家長紛紛得了英文恐慌症,深怕孩子不懂英文,失去國際競爭力。從幼稚園開始,就砸下重金,月花2萬~3萬,把小孩送進純美語幼稚園;小學更是擠破頭,就是想為孩子搶得一席私立雙語學校的位置。
現在,情勢逆轉,英文熱才稍微退卻,家長們隨即染上了中文恐慌症。明明是一個說中文的社會,為何台灣家長們會憂心起下一代的中文呢?這巨大轉變,著實令人詫異。
【師長慌】 連理解都出問題
近年來,台灣學生中文程度低落,眾所皆知。立法委員三不五時召開記者會,陳述學生語文能力衰退的情形;連網友也在網路上張貼學生「貽笑大方」的作品,讓大夥奇文共欣賞。
遠的不說,就以5月才考完的第一次國中基測為例,閱卷老師隨處可見令人嘖嘖稱奇、啼笑皆非的「奇字奇語」。例如:「夏天會使人欲火焚身」「夏天真是熱極了,簡直是熱死人不償命!」 有人寫海灘游泳:「到了海灘,二話不說,馬上脫掉衣服,一絲不茍地跳進海中。」 還有人寫:「夏天最棒的享受是吹冷氣,讓冷氣吹得我油盡燈枯。」
成語錯用,更不用提錯別字了,連最常使用的「夏天」都可以寫成「下天」,「冷氣」變「冷器」,「消暑」變「消署」,「剉冰」寫成「挫冰」,連「津津有味」都能變成「金金有味」等。
寫錯別字、誤用成語已經讓老師倍感憂心,更嚴重的是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力也變差了。一位參與警察特考閱卷的老師分享多年前的經驗,當時的作文試題是「反省」,卻有200多名考生大談「反對省政府」,連審題都審錯了!閱卷老師只好把它當笑話自娛。
【政策亂】 五年空窗不考不會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學生中文水平下降?教育政策是關鍵。2001年以前,國中每週有兩節作文課,教育部實施九年一貫後,國中基測不考作文,作文課從此走入歷史。
少了大考的壓力,加上政府去中國化、鼓吹本土化教育,縮短國語文上課時數。小學國語課從十年前的每週十堂降為五堂;國、高中大量刪減文言文教材,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都變成選讀,結果國語根基沒打穩,台語、客家話等本土語言更是一知半解。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少家長跟學者都大聲疾呼:「讓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 國文老師陳興深感憂慮地說,去中國化就是去優勢化、去競爭化。全球中文熱,中文有其普世價值,與英文並列兩大語系,沒有人會自剁一隻手,自毀前程。台語、客家話可以學,問題是跟誰溝通。
【補教瘋】 國文老師變搶手
國中作文測驗停考五年,前年突然宣布加考,去年試辦不計分,讓家長、師生措手不及,急就章亂投醫的結果,產生兩個社會現象。
首先是國文、寫作補習班大發利市。深究原因是老師一綱多本的教學方法,以及「教考不一」所造成。
國文老師吳岳直指問題所在,他說,一綱多本沒有錯,是有些老師教法錯誤,不教「綱」只教「本」,學生見樹不見林,教考不一,學校教的跟考試出的命題不同,基測當然考不好。
另外,國中基測加考作文也迅速炒熱寫作補教市場。說穿了,還是考試導向的結果。國中基測,理化兩科加起來才60分,國文72分,作文就占12分,成為勝敗關鍵,學生當然重視作文。
【新顯學】 中學掀起古文熱
第二個現象是,大中華經濟圈如火如荼發展,中文變成強勢語文,國語文教學也順勢成為各個學校的招生特色之一。
家長詢問度較高的私立學校,如奎山、薇閣、靜心學校早就將四書五經納入教材,康橋雙語學校也特別注重閱讀能力的養成。
國中基測加考作文,也迫使學生重新拿起筆寫文章。雖然「考試領導教學」一直有正負兩方辯證,但對許多國文老師來說,考作文,總比不考好。今年北市國中基測作文閱卷老師趙湘娥就表示,考生作文能力大大提升,證明考試引導教學有其效果。
在考試引導教學以及家長、校方的努力下,有人樂觀預估,或許十年後,可以扭轉台灣中文程度低落的局面。但是十年後,對岸會進展到什麼程度?國際情勢又是如何?台灣人才還有競爭優勢嗎?這些議題都值得深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