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怎麼辦?輕鬆調整沒煩惱!本文由【台北市立中興醫院】提供 目錄 94.03.20
現代人飲食經常大魚大肉、辛辣油膩食物過度,或糖果、餅乾、堅果之 類零食食用太多,很容易造成虛火上炎,上焦火旺。素有鼻腔黏膜過敏或太薄弱之體質,即易造成流鼻血。當然造成鼻孔出血原因多由火熱迫血妄行或細胞組織受到排擠變形破壞所造成的。例如:鼻咽癌或癌細胞 轉移,或鼻腔腫瘤或氣血虧虛等等,皆是造成流鼻血的原因。
治療若是火熱迫血妄行可分為:
一、熱邪犯肺
症狀:鼻乾口刊舌燥、身熱流鼻血、咳嗽少痰、 舌質紅、苔薄、脈數洪。
治法:清泄肺熱、涼血止血。
方藥:可用桑菊飲加減。
二、胃熱熾盛
症狀:流鼻血或齒齦出血,色鮮紅,口渴欲飲, 鼻乾口臭,煩躁便秘,舌紅苔厚黃,脈數大。
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玉女煎加減,便秘加生大黃。
三、肝火上炎
症狀:流鼻血,頭痛,目眩,耳鳴,煩躁易怒, 雙眼紅赤,口苦舌紅,脈弦數。
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四、氣血虧虛
症狀:流鼻血,齒齦出血,皮膚出血,神疲乏力,面色灰白, 頭痛,耳鳴,心悸,夜不眠,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補氣補血。
方藥:當歸補血湯或歸脾湯加減。
中國自古就有「醫食同源」之說,先人的智慧結晶提供了我們一套養生 的方法並利用藥膳的方式透過中醫師的辯証論治,依不同體質作不同需 求的加減,量身而作,在日常養生中,點滴吸收當然能提高治癒力。
食補食療方面提供二則供參考:
一、白茅根加甘蔗熬汁 當茶喝可適合熱性體質。
二、鮮蓮藕、蘋果榨汁加蜂蜜 常服之可適合虛熱體。
「冬病夏治」鼻過敏不用愁,中醫治療有妙招
最近天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劇烈,加上進出室內戶外溫差大,及空氣 污染等因素的刺激,門診時過敏鼻炎的患者仍駱驛不絕。由於過敏性鼻炎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學習、工作、休息及社交,使人相當苦惱,而中醫對鼻過敏有相當不錯的療效。以下簡介中醫如何治療鼻過敏及患者應 如何自我保健的方法,希望協助民眾擺脫鼻過敏之苦。
什麼是「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簡而言之,就是人體受某些物質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表現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鼻部疾病。
主要症狀為常年性或季節性的發作噴嚏 ,鼻塞,流鼻水,嚴重者如未關緊的水龍頭一般,整日流個不停,有些 還有眼睛、鼻部及上顎發癢的情形,在中醫稱為「鼻鼽」或「鼽嚏」證 (「鼽」,音ㄑㄧㄡ,是鼻塞的意思),遠在西周〔禮記〕及戰國時代 的中醫典籍〔內經〕中即有記載,我們的老祖宗歷經兩千多年的研究,對於本病的治療累積了不少經驗。
中醫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中醫治療疾病的精華在於「辨證論治」,也就是醫師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體質及環境等因素,全面綜合分析,加以辨證分型,各別施予恰當的治療。對過敏性鼻炎而言,治療的重點是由肺、脾、腎三臟著手(「 肺」指呼吸糸統,「脾」指消化糸統,「腎」指生殖內分泌糸統),治療方法有中藥內服法、針灸療法等。
一、內服法:臨床上分為寒證、熱證、虛證等幾種證型。
寒證:表現為頭痛、畏寒,鼻塞流涕遇冷或遇風加重,常合併咳嗽或氣喘,易手腳冰冷,
舌色淡紅,舌苔薄白而潤滑,脈滑等症狀。常用桂枝湯、葛根湯、小青龍湯、辛
夷 散等方劑治療。
熱證:表現為遇熱氣或吃燥熱食物時鼻塞酸癢、噴嚏發作,口乾舌燥,易流鼻血或長青
春痘,舌色較紅,舌苔黃,脈弦滑或數等症狀。常用的方劑如辛夷清肺飲、龍膽瀉
肝 湯等。
虛證:治療時除了使用上述袪邪及通鼻竅等治標的藥物外,尚需同時服用補養藥物治
本。臨床上可概略分為肺氣虛、脾氣虛、腎陽虛及腎陰虛等四型。前三者為虛寒證,常見臉色蒼白或萎黃,身體衰弱,舌色淡,舌苔白,脈虛 弱等症狀。?
枕頭上發現一片血跡 小孩流鼻血,怎麼辦? 文/蘇仁和診所耳鼻喉科醫師 蘇仁和
父母都疼愛孩子,萬一在孩子身上發生了出血的事情,那真是令人難受 的事。如果是因意外碰傷而引起的,倒還可利用一般的家庭醫藥來解決 ;但是無緣無故的出血,而又來自看似深不可測的鼻腔內,是不是讓你 覺得束手無策呢?
事實上,小孩子流鼻血不算少見。有的往往一早上醒來,赫然發現枕頭 上一片血跡,鼻孔旁則殘留一些血塊,但起床後便也不再流了。當然, 也免不了有些小朋友會因此而被驚醒。
這些現象更常見於天氣變化異常,或是空調不當之時。因為鼻腔本身負有調節進入體內之空氣的溫度、 濕度的功能,在鼻腔內之粘膜便因此含有豐富的血管,並構成一片血管網,當外界環境變化過大時,再加以小孩子的血管構造較為脆弱。
這些暴露於空氣中的小血管,便很容易破裂而造成鼻出血。如果再加上小孩 原來就患有鼻過敏、鼻炎的毛病時,那麼更可能發生流鼻血了。
對於這個現象的處置,一般人的反應都會將頭向後仰,以防鼻血再流出 ,但是這種作法是不對的,因為血液會倒流入喉嚨,而進入胃,過不多 久,會因為血液的刺激,而引起胃的攣縮,而將吞入胃中的血液和胃酸 ,一起吐出,給人大量出血的錯覺。
正確的作法是:我們應該坐正,然後將約一指長稍沾濕的棉花,塞入出 血側之鼻孔,再由鼻翼處輕施壓力,約五分鐘便可有止血的效果,再將 棉花取出(通常凝固的血塊會粘連於棉花,而一起被托出),如果還繼續流血時,則再塞入新的棉花,同時,到醫院的急診室求醫診治了。 當然,若是孩子經常出血,更應該找專科醫師診治,是否有過敏或發炎等潛在疾病存在,甚或有血液病變時,亦應予以適當的治療。
幼兒「流鼻血」的預防及急救之道!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 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流鼻血」是學齡前孩兒較常見的耳鼻喉科急症,有些 時候這種突如其來的狀況,也會使得在身旁的家長驚惶失措,不知如何 是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對於幼兒的「流鼻血」徵兆,也必需 要有特別的認知及處理。
幼兒流鼻血的部位大多數位於「鼻中隔」的前下方兩側。根據解剖學的探討,在這個區域部位分布著網狀似的微血管,由於其較為表淺,因此易受到外力的損傷。在臨床上,形成「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其可分類為局部性和全身性兩大病因,其中則以局部性的因素為主。
事實上,鼻外傷所引起的流鼻血,是幼兒中最常見引起局部性鼻出血的 情況之一。由於幼兒之間,偶而會因爭吵而互相打鬧、碰撞,或者在跌 倒時,不小心碰撞到鼻子,而導致「流鼻血」的合併症。此外,有為數不少的的孩童有「挖鼻孔」的不良習慣,也因而導致鼻黏膜受傷而引發 「流鼻血」。此外,孩童對孔洞、空隙之類的東西也較為感到興趣,他們也會好奇的將豆類、小糖果、小珠子等異物,在玩樂中塞入自己或其他孩童的鼻腔內,而使得鼻粘膜受傷而導致「鼻出血」,甚至衍生鼻腔 繼發性細菌感染。
在臨床上,某些鼻部的病變如鼻中膈彎曲、急性或慢性鼻炎、鼻竇炎或是鼻前庭炎(即所謂的鼻腔黏膜發炎)的早期病徵,或許就是「流鼻血」,因此全盤的耳鼻喉系統的檢查也是很重要的。再者,「流鼻血」亦常發生在秋冬季節氣候較為乾燥的情況下。某些全身性疾病在早期亦會以「流鼻血」的表徵表現出來,其中常見的包括有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性不良 貧血、白血病),或者長期維他命缺乏(如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維 生素K)。此外,嬰幼兒在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時,由於體溫度的上升,使得鼻黏膜內的微血管擴張及充血,而導致脆弱血管本身的破裂,而伴隨著「流鼻血」症狀的出現。少數疾病如肝炎、傷寒、百日 咳、瘧疾,或某些較為嚴重的疾病如鬱血性心衰竭或風濕熱,在其自然病史中,亦有可能出現「流鼻血」的表徵。
流鼻血通常是發生在單側的,但也會兩側同時發生。孩兒在出現流鼻血時,家長應立即在發生病灶的鼻翼一側略為施加壓力,並維持五至十分 鐘左右,同時吩咐孩童以口來呼吸(尤其是在兩側鼻腔都有在出血的情況下);然後再用毛巾包裹著冰塊在鼻翼周邊部位冷敷,則大部份「流 鼻血」徵兆都可以緩解下來。不幸,倘若繼續出血,則可用以棉球蘸上 0.5%麻黃素溶液,填塞在前鼻腔內十分鐘左右,也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但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囑咐「流鼻血」的孩童採取坐姿後傾的位置,也千萬切忌將頭後仰;同時也不要平躺下來,因為平躺時不僅會導致頭部血壓較為上升,使得出血的情況加重嚴重,此外,平躺時血液在流入咽喉時,有時亦會誤嗆入氣道而衍生突發性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再者,血液吞入胃內,而刺激胃粘膜並引起嘔吐。在臨床上,一旦「流鼻血」 不止,罹患者則會出現臉色蒼白、冒冷汗、心悸、頭暈,甚至血壓降低 的休克急症,此時則應立即將幼兒送往急診處來讓醫生做進一步的處理及治療。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某些容易「流鼻血」的孩兒,平常就應要在鼻腔內部經常塗抹某些軟膏如凡士林(或含有金黴素或紅黴素的軟膏),以進一步改善鼻腔黏膜的乾燥狀況;而家長本身在孩兒的日常飲食中,亦應特別注意補充均衡的維他命,此外,教育孩童戒掉「挖鼻孔」的 不良習慣也是很重要的。